“三大難題”讓污水處理廠深陷困境 未來突圍的路在何方?
原本應該成為水環保最后一道防線的污水處理廠反成排污大戶,近年來屢見不鮮。事實上,生活污水處理廠治污反致污與其深陷資金困境不無關系。一些地方政府拖欠污水處理費成了“家常便飯”,部分污水處理廠因為運行經費不足,設備無力更新維護,功能參數降低導致維修費用和單位電耗增加,只能低負荷運轉甚至停運。如此惡性循環,污水處理廠陷入治污反致污的怪圈。
1
深陷資金困境
高昂的污水處理成本,或許正讓許多污水處理廠陷入困境。據一位頗有經驗的污水處理廠廠長分析,不計管道維護投資,污水處理廠常規的處理費用為1.1—1.2元/噸。而平均污水處理費收入僅為0.79元/噸與1.2之間巨大的差距使污水處理廠正常運營遭遇瓶頸,這也是中國水業市場亟需解決的巨大問題。
被譽為“中華水塔”的青海,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被列入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生態地位十分重要和特殊。截至2015年,青海污水處理廠數量從“十二五”前的13座增長至52座,基本實現了“縣縣有污水處理廠”的目標。
環保項目“三分建,七分管”。此前青海省政府曾明確要求,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資金主要以市縣政府投入為主。對此,不少基層干部反映,項目建設勉強可以想辦法騰出錢來,但建成投運之后的日常維護、運轉經費捉襟見肘。
在位于黃河沿岸的化隆縣,住房建設與規劃局黨委書記于海泉介紹,除了已使用的縣城污水處理廠,群科新區日處理能力4000噸的污水處理廠也已基本建好,總投資3633萬元,其中地方需配套1450萬元,由于財政匱乏,已欠施工單位1000多萬元,準備通過銀行貸款的方法解決。
而陷入困境的污水處理廠,不僅源自青海。根據2016年9月底江蘇省環保廳發布的2015年國控重點企業環保信用等級等級最差的紅色、黑色污染企業中,有超過一半為污水處理廠,南京市兩家被評為紅色等級的污染企業,全部都是污水處理廠。
在之前環保部門定期發布的國控重點企業在線監控數據中,污染物排放超標的企業名單中,污水處理廠占大多數,一些污水處理廠甚至每個月上榜。
南京市環保局相關處室人士介紹,污水處理廠污染排放超標是其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霸诒O測中可以發現,不少污水處理廠總磷、總氮、氨氮、固體懸浮物等指標都會超標,有的單項超標就可以達到4倍。”這就是說,污水得不到完全處理就被排放了。
按照我國對于污水處理廠處理廢水的標準,最高等級的一級A標準中,化學需氧量是低于50毫克/升,PH值為6—9,而對照地表水最差的劣5類水的標準,和一級A標準一樣?!斑@也就意味著,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置過的廢水,哪怕是達到最高標準,排出來也是劣五類水?!笔协h保局一位人士指出。
更為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污水處理廠治污反致污與其深陷資金困境不無關系。通常,污水處理費涵蓋在居民自來水費中,上繳地方財政。政府直接投資運營的污水處理廠每年根據運營情況申報所需費用。由政府采取PPP模式運營的污水處理廠,則由地方政府按照既定合同撥付費用。
然而事實是,一些地方政府拖欠污水處理費成了“家常便飯”。曾經,陜西咸陽市東郊、西郊和南郊3個污水處理廠被拖欠費用累計達5000萬元以上。2014年5月,環境執法局再次到咸陽檢查,結果“地方政府仍在拖欠企業當年污水處理費”。
然而事實是,一些地方政府拖欠污水處理費成了“家常便飯”。曾經,咸陽市東郊、西郊和南郊3個污水處理廠被拖欠費用累計達5000萬元以上。2014年5月,環境執法局再次到咸陽檢查,結果“地方政府仍在拖欠企業當年污水處理費”。
無獨有偶。據報道,前不久青海西寧一企業起訴政府違約拖欠污水處理費用3000萬元……
污水處理費長期拖欠,由此帶來的結果顯而易見。部分污水處理廠因為運行經費不足,設備無力更新維護,功能參數降低導致維修費用和單位電耗增加,只能低負荷運轉甚至停運。
此外,還會帶來連鎖反應。比如,西安周至縣污水處理管理中心一度由于長期收不到污水處理費拖欠電費,被周至縣電力局實施斷電?!叭绱藧盒匝h,企業陷入治污反致污的怪圈?!瘪R小現感嘆。
陜西省專項執法檢查發現,在陜西,超標排放的污水處理廠,三分之一以上是因為當地政府拖欠污水處理費。
地方政府的資金不能及時撥付,無疑為污水處理廠非正常運行埋下伏筆。不過,聚光燈下,困局依然存在,即便這筆錢能夠如愿按時到位?!拔鬯幚韽S的運營成本遠超污水費?!瘪R小現一針見血地指出。
具體來看,“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方花不起那么多錢,所以導致了偷工減料的上一些設施。技術方面,一級A標準本身運行是不穩定的,這樣就會造成一些關鍵性指標超標,例如在北方冬季,總氮可能會超標?!?/p>
北控水務集團技術總監賈立敏說。一方面是地方財政對污水處理費用的支付資金短缺,一方面是污水處理廠排放不達標形成的“妖魔化”。這樣的問題如何破解?
如果污水處理廠提標勢在必行,確定相應的調價機制則顯得更為迫切。賈立敏提出,考慮到地方政府承受力,確立一定的調價機制對于提標后污水處理廠正常運營十分必要。
因此,“一種污水處理先進技術,對企業來講可能很好,但是對全局未必適用。要分別考慮不同地方的水質改善需求,不能搞一刀切。國家標準首要是保全國污水處理底線技術;地方標準和排污許可證,則可以解決不同地方的特殊問題?!?/p>
2
“吃不飽”的困擾
當污水處理廠深陷資金困境時,另一問題也隨之漸漸浮出水面。
“一些地區收水管網建設滯后,經?!圆伙枴?,部分地區甚至還存在管網雨污不分流,造成進水濃度過低、水量過大的問題,這些都影響了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痹谔峁┏龅囊环莶牧现?,陜西省環保廳指出。
何為“吃不飽”?簡單說即污水處理廠建而不運。如何定義“吃不飽”?業界的一個評價標準是運行負荷率,它由公式“城鎮生活污水處理量÷城鎮生活污水產生量×100%”計算得來。按照住建部規定,“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在一年內不低于設計能力的60%,三年內不低于設計能力的75%”。
但現實中,“大馬拉小車”的現象屢見不鮮。根據材料,2013年陜西105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總設計處理規模344.6萬噸,實際每天處理量為239.6萬噸,整體運行負荷率70%。
在一些小城市,這一比例更低。如,安康市生活污水日設計處理能力14萬立方米/日,實際日處理平均6.41萬立方米/日,負荷率只有52.88%。甘肅省通渭縣、臨潭縣的負荷率不到10%。
日前,位于禮泉縣的陜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內的污水處理廠被曝光,“因沒污水可處理,自2014年5月建成后,一直未投入使用,現在部分設備已銹跡斑斑?!?/p>
斥巨資建設的污水處理廠緣何“曬太陽”?“一方面當初建廠的時候很多屬于‘一哄而上’,設計規劃缺乏統籌,特別是在陜南地區;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網配套建設不到位?!标兾魇∽〗◤d副廳長任勇如是解釋。
“重廠輕網”現象的直接后果是實際來水量嚴重不足。“一個設計規模為日處理能力10萬噸的項目,實際來水量只有2萬至3萬噸,這種情況并不罕見?!标兾饕晃鬯幚韽S企業負責人透露。
原因?任勇坦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是資金來源不足?!澳壳爸醒雽用鎸芫W建設補貼額度是60萬元/公里。說實話,可能連土方機械的錢都不夠?!彼J為,尤其是陜南地區,受地形限制,管網建設成本往往高達300萬至500萬元/公里。這中間的差額,只能靠地方政府自己配套。
與此同時,“管網在地下,一來建設難度大,二來老百姓看不到、績效難凸顯,容易被忽視?!弊〗ú砍墙ㄋ舅畡仗幷{研員曹燕進表示。不過,“污水管網建設已經引起重視?!彼a充說。
3
愈發嚴峻的污泥處置問題
如今,更讓她擔憂的是愈發嚴峻的污泥處置問題?!熬拖駨S網并重一樣,泥水也應并重。”曹燕進稱。
作為污水處理過程中的附屬產品,污泥是一種含水率高、富含有機物、病原體、重金屬等物質的特殊城市垃圾。近幾年隨著污水處理業的快速發展,其總量不斷攀升,以2014年為例,城鎮污泥產生量為3600萬噸。
“只抓污水處理,不抓污泥處置,一下雨,污泥重新進入水體,再次污染土壤,豈不白搭功夫!”馬小現說。
現實的確令人擔憂。根據《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應達到70%。按照曹燕進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國城市污泥規范化處置率只有50%。眼下,陜西僅西安市內有3家政府選定的有資質的危廢處置企業處理污泥,實際污泥處理量還不到污泥產生量的一半。
同污水處理一樣,缺少資金也是各地污泥處理設施缺乏、進而影響無害化處理率的掣肘之一。
據E20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分析報告(2014版)》,從BOT項目角度看,污泥處理處置全成本區間在150元/噸至500元/噸,平均成本為270元/噸,折合到污水處理費中約合0.2元/噸(按每萬噸水產生7噸含水率80%的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