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埋場退役與滲濾液管理:環境風險的雙重考驗
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合作發布的《危險廢物填埋場退役費用預提和管理辦法》已于2022年1月1日開始生效。在危險廢物填埋場退役后,如何保障其穩定運行和可控環境風險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危險廢物填埋是主要的無害化處理方法,對防止環境污染和保護生態環境至關重要。然而,隨著我國危險廢物產生量不斷增加,填埋場的使用量也在增加。2018年至2020年間,填埋場的數量從82家增加到148家,填埋量從835萬噸增加至1058萬噸,年均增幅近13%。
這表明對危險廢物填埋場建設的需求將持續增加。然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調查發現,我國危險廢物填埋場的設計、建設和管理水平普遍較低,導致其使用壽命較短。填埋場使用壽命到期后,污染隔離屏障的功能急劇下降,危險廢物中有毒成分的滲漏風險急劇增加,從而造成長期的環境風險。
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有必要采取措施,完善危險廢物填埋全生命周期的風險控制體系,提高填埋技術水平,以防范長期的環境風險。
然而,在實際中,填埋場的整體使用壽命預計較短,一旦到期,環境風險會急劇增加。填埋場的使用壽命是指從建成到失去污染隔離能力所需的時間,類似于防滲材料HDPE膜的使用壽命。根據國外研究,危險廢物填埋場在復雜環境和高強度應力應變條件下,HDPE膜的使用壽命大約在50年至100年之間,具有限制。另外,危險廢物中的有害成分,如重金屬等,很難降解,長期存在危害性。因此,一旦填埋場的使用壽命到期,工程防滲材料如HDPE膜和粘土等將會迅速退化,危險成分的泄漏風險將大大增加,從而對周圍的土壤和地下水環境構成嚴重威脅。
為了應對這個問題,生態環境部在2019年修訂發布了《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8-2019),該標準不僅完善了填埋場的設計、施工、質量保證和廢物投放要求,還首次提出了設計壽命期的概念,以及退役后廢物的二次處置要求,以防范填埋全生命周期的環境風險。同時,生態環境部還組織了全國性的危險廢物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排查和整治了填埋場等危險廢物處置設施,消除了許多環境安全隱患。
盡管這些努力,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調查表明,我國填埋場的整體使用壽命仍然較短。其中一個原因是工程質量不佳,有些填埋場選用了劣質的再生HDPE膜,易于破損和老化,再加上鋪設和安裝過程不規范,缺乏質量控制和保障措施,HDPE膜的破損問題嚴重,平均漏洞密度高達28個/萬平方米。另一個原因是運營和管理水平較低,有些填埋場滲濾液控制不足,滲濾液產生量大、濃度高、成分復雜;有些填埋場將與HDPE膜不相容的反應性廢物(如鋁灰)或力學穩定性較差的廢鹽直接填埋,加速了HDPE膜等工程材料的老化。
此外,部分填埋場的選址存在缺陷,一旦壽命到期,環境風險將會迅速升高。例如,貴州、云南等地的一些填埋場地存在快速滲透通道,如泉眼或裂隙;江蘇、浙江等沿海省份的一些填埋場庫底高程低于地下水位,或者靠近海域、河流等敏感區域。一旦填埋場的人工防滲屏障失效,高濃度有毒有害滲濾液將會直接滲入周圍的土壤和水體,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后果。除了直接的風險外,填埋場的使用壽命到期后還需要面對已填埋廢物的二次處置問題,這將大幅增加處置需求,可能導致當前危險廢物的產生與處置的平衡破裂,造成局部的處置能力不足。
另一個問題是,目前關于在役填埋設施的壽命情況并不清楚,缺乏對即將壽命到期的填埋場的識別。了解這些情況可以有助于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防控和應急方案,以減輕壽命到期后的環境風險。然而,相關企業極少主動進行填埋場剩余壽命評估,國家層面也未進行全面的排查評估,至今尚未了解近150家經營性填埋設施以及眾多企業自建填埋設施的壽命特征。
同時,相關行業對危險廢物填埋的長期環境風險和使用壽命缺乏足夠的認識,通常只是簡單地填埋廢物,而在填埋后的長期風險控制技術研發上投入很少,使得壽命到期后的風險預防和應急管理受到支持不足。例如,危險廢物填埋設施壽命預測研究相對較少,預測方法尚不成熟,難以為風險控制提供有效的指導;針對填埋壽命的設計優化研究不足,從而導致工程領域的設計能力不足,工程建設質量較差,設計壽命明顯偏短。
此外,早在2004年,我國就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提出了關于重點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退役后污染防治及退役基金預提留制度,明確了填埋場全壽命風險控制的法律基礎,但是配套的實施細則一直缺失,相關制度尚未有效實施;2020年,新版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發布,進一步加強了相關要求。
為了貫徹新法律的要求,《危險廢物填埋場退役費用預提和管理辦法》已初步明確了填埋場維護期(封場后30年)的主體責任,但在壽命到期后廢物的二次處置費用、污染場地修復費用等方面的核算依據和管理方法尚不完善,可能需要國家或地方政府來承擔底線風險責任。
總之,要保障危險廢物填埋場的環境安全,需要制定全面的壽命管理和風險防控措施,加強技術研發和監管,確保填埋場的長期穩定運行和環境風險可控。